南海水產研究所(簡稱:“南海所”)主持承擔的“大規格優質成品對蝦養殖技術”、“海洋抗風浪網箱產業化及相關技術研究”、“無公害傳統網箱健康養殖技術”和“石斑魚種苗培育及產業化生產”等4項廣東省重大科技興海(興漁)項目于1月9-11日順利通過了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在廣東梅州市組織的年度評估。
“大規格優質成品對蝦養殖技術”于2003年立項,通過研究,已研制出8種新產品,形成了大規格優質成品對蝦養殖系統技術和保障管理體系,基地養殖成品對蝦規格25-50尾/千克,單產11250-19500千克/公頃;養殖示范79.7公頃,新增效益4351萬元;系統技術推廣應用19200公頃,新增效益5.7億元;成品對蝦符合食用衛生標準和市場準入質量標準。開展了有益菌、細基江蘺繁枝變種、翡翠貽貝、羅非魚等進行養殖廢水生物凈化處理研究,為進一步開展研究提供技術參數。項目發表學術論文24篇,其中SCI收錄2篇,EI收錄1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9名。2006年12月4日通過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組織的專家鑒定,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海洋抗風浪網箱產業化及相關技術研究”,在廣東擴建、新建深水網箱養殖示范基地2個,成功研制出抗風浪網箱養殖產業化配套關鍵設備,提出符合南海區海域生態環境特點的抗風浪網箱集約化養殖布局規劃,編制了廣東省深水網箱養殖發展規劃,建立了深水網箱定點制作企業,在南海區推廣深水網箱600多只,取得了較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無公害傳統網箱健康養殖技術” ,已研發出了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連接件,解決了工廠化生產的標準管件的連接安裝問題;研制出了簡單適用的環保廚衛系統,解決了人為對養殖海區的污染問題;研制出適用的供電系統,解決了網箱養殖工作人員日常用電問題。該項目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HDPE新型無公害網箱,標志著我國傳統的內灣網箱設施研究已進入以研制適合我我沿海內灣的、能夠替代傳統網箱的、無公害健康養殖網設施技術研究為主的新階段。HDPE新型無公害網箱的研制成功,有力的支撐了代表養殖先進生產力的設施漁業。
“海洋抗風浪網箱產業化及相關技術研究”和“無公害傳統網箱健康養殖技術”受到了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李珠江局長的高度評價。李珠江局長指出,南海所深水網箱研發、制造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不但解決了廣東不能自主研發、制造的難題,更為突出的是,網箱價格比挪威便宜了至少1/3以上,“十一五”期間,廣東省將進一步加大對深水網箱研發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