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成人免费看,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亚洲精品福利,日韩色妇久久av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信息>>國內漁業>>正文

我國發現首個野外穩定繁殖的大鯢新種
2022-05-23 09:14:18  來源:科技日報

俗稱為“娃娃魚”的大鯢,是我國珍稀瀕危兩棲動物。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經過長期努力,該所車靜課題組等在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純種大鯢野生種群。綜合形態學和遺傳分化證據,研究人員將其描述為一個新種——江西大鯢。

根據基因組水平數據分析,研究人員認為江西大鯢種群遺傳分化顯著且未受到其他省區大鯢的雜交污染。他們采用“標記-重捕法”,通過為期18個月的野外監測,共記錄成體、亞成體和新孵化的幼鯢在內的700余尾個體,并連續兩年觀察到野外繁殖。成體和亞成體的目擊頻率高達每人每小時2尾,這一結果顯著高于保護區外的目擊頻率,甚至高于日本大鯢和美洲大鯢的野外目擊頻率。

“中國大鯢由5至8個遺傳分化顯著的物種組成。目前,野生純種自然種群難覓,同時大量遺傳混雜個體囤積在商業養殖場中,讓保護工作陷入困境。”車靜研究員介紹,江西大鯢是我國首個遺傳身份明確且野外穩定繁殖的大鯢純種種群,同時也是我國首個可記錄大鯢完整自然生活史的野外種群,其發現為中國大鯢保護帶來了希望。以此為基礎,有望能發現更多類似的純種野生群體并采取科學有效的保護措施,避免在被描述前就走向滅絕。

調查顯示,江西大鯢種群是一個單點分布的孤立種群,其棲息地流域面積僅約36平方公里。因此這一種群也可能由于數量較少、相對孤立以及棲息地環境變動等因素而岌岌可危,亟須建立相應的保護行動計劃,開展搶救性保護工作。

研究還提示,相較于通常以水域范圍設置的水生生物保護區,設置囊括整個山、水生態系統的自然保護區,對大鯢野外種群的保護將會更加有效,同時強調了綜合野外監測和群體基因組分析手段對調查大鯢野外種群及明確遺傳身份的必要性,為那些受人類活動影響而瀕臨滅絕的物種制定和調整保護計劃提供了參考和示范。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英文專業期刊《動物學研究》上。

上一條:湖北發現3個魚類新物種
下一條:中國生物多樣性最新“家底”公布 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3.8萬多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闸北区| 红安县| 神木县| 兴城市| 铁力市| 平利县| 凌云县| 紫金县| 洱源县| 井陉县| 宜黄县| 丹东市| 南开区| 望都县| 富蕴县| 夏邑县| 克什克腾旗| 和龙市| 彭州市| 澄城县| 太保市| 南澳县| 黄平县| 东方市| 新田县| 香港 | 迁西县| 怀安县| 台东县| 石楼县| 科技| 喀什市| 昭苏县| 荣成市| 永安市| 永宁县| 当阳市| 中宁县| 平度市| 平果县| 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