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大學研發環境基因法識別魚類
2022-05-26 14:38: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26日電 據香港星島網報道,稀有及瀕危魚類如蘇眉等,不時被人爆料在香港魚類市場中售賣。香港大學鑒識保育實驗室的團隊,從香港魚類市場的排水溝取樣,抽取環境基因,識別出逾百種魚類,有助檢測本地魚類市場瀕危物種非法貿易。有關研究結果已于學術期刊《生態學和進化方法》發表。 要調查魚類市場的混合物種,利用傳統形態辨別物種的鑒定方法十分費時,本地魚販普遍不歡迎魚類專家長時間逗留調查,加上魚類被切割后,難以從局部外觀準確地作出識別。港大鑒識保育實驗室的團隊,研發利用環境基因作識別的新方法,通過“過濾法”和“沉淀法”兩種不同的采樣方式,過濾或沉淀出魚類細胞碎片,識別其中的基因復合條碼定序。 研究人員花五天時間,在香港三個街市抽取環境基因進行測序。結果發現多種易危和瀕危魚類,包括褐點石斑魚、日本鰻鱺、美洲鰻鱺、歐洲鰻鱺、金線鯛等。團隊亦安排魚類分類專家同時同地進行調查,證實與新方法識別物種的結果吻合,甚至較傳統方式可靠和省時。 論文共同作者John RICHARDS冀是次研究成果,能鼓勵政府部門多使用高科技方法監控并打擊香港的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同時推動利用環境基因和復合條碼定序的物種鑒別方法,在城市環境中應用。
上一條:科學家首次揭示人類的中耳曾是魚類用來呼吸的鰓 |